說到“中國式過馬路”,大體概括一下,就是“人闖紅燈,車搶綠燈;人不讓車,車不讓人”,結果就是每個十字路口幾乎都是一片混亂,由此引發(fā)的交通事故輕則傷人傷車,重則致殘奪命,已然成為困擾國人的一個社會頑疾。不管是政府交管部門還是普通的市民百姓,都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同時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整頓和規(guī)范,但最終的結果不是半途而廢,就是不了了之,情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。
然而在江蘇宿遷街頭,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,這里沒有人們慣常所見的“中國式過馬路”,而只有令人耳目一新,同時又賞心悅目的“宿遷式過馬路”。媒體記者進行為期數(shù)天的實體探訪發(fā)現(xiàn),宿遷市區(qū)的各個路口,行人遵守紅燈概率和機動車禮讓行人概率均達99%以上,有的路口甚至達到100%。這樣的數(shù)字,完全可以讓宿遷人感到驕傲,同時也讓外界感到驚嘆與好奇。
當全國多數(shù)地方都在為了解決“中國式過馬路”而絞盡腦汁、卻收效甚微的時候,宿遷到底是如何把以爭搶、混亂、事故等等為基調的“中國式過馬路”變成以秩序、友善、禮讓為底色的“宿遷式過馬路”的?答案其實只有兩個:一是嚴格管理;二是持之以恒。
宿遷市對交通秩序的整頓,對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奉行嚴加管理的原則,不但體現(xiàn)在對人臉抓拍新技術的使用,對交通違法者進行曝光等方面,而且對于有確鑿證據(jù)的交通違法行為,更是堅決處罰,既不網開一面,也不打任何折扣。雖然對行人逆行罰款20元,闖紅燈罰款50元的額度不算高,但是卻起到了很好的警醒和教育作用,畢竟沒有幾個人因為爭搶幾秒鐘的紅燈,就不得不付出數(shù)十元的代價。
而僅有嚴格管理還不夠,如果這樣的嚴格管理只是曇花一現(xiàn),缺乏可持續(xù)性,那么最終也會無濟于事。實際上,前幾年全國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專門的行動來整治行人闖紅燈,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等等交通違法和不文明行為,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。但是由于沒有把這些舉措堅持到底,導致不錯的政策措施缺乏可持續(xù)性,結果先前取得的效果也付之東流。
而宿遷市卻沒有落入這樣的窠臼,而是努力建立常態(tài)化管理機制,追求管理的長效化,執(zhí)法人員常年展開不定時、不定點執(zhí)法檢查。這樣一來,不管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、行人,都逐漸拋棄了僥幸心理,而是樹立起來一旦交通違法,就會被抓的意識,長此以往,規(guī)矩也就成了習慣,所以才有了今天的“宿遷式過馬路”。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